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
  • 索引号:
  • 发布机构:

云南漾濞县鸡街完小:非遗文化在校园里传承

  • 漾濞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8日
  • 来源: 环京津网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小朋友们展示彝族绝活“大刀舞”


    伴着烈日,刚踏进鸡街完小,一块火红的展示牌映入眼帘,传递热情独特的彝族文化。操场上一群身着彝族服装的学生手拿大刀,伴随着音乐向我们展示彝族的绝活“大刀舞”。只见小朋友们踏着欢快的步伐、边唱边跳、灵活而又娴熟挥舞着手中的大刀。

    “让年青一代了解民族文化、将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鸡街乡中心校长李映才介绍,鸡街彝族大刀舞历史悠久,是一种原始的民族民间舞蹈,融宗教、节庆、歌舞、征战为一体,具有勇猛快速,激烈奔腾,紧密缠绕,雄健剽悍的特点。

    大刀舞于201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为传承民族文化,鸡街完小聘请了大刀舞非遗传承人吉用伟到学校任兼职教师,教学生学习大刀舞。大刀挥舞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给孩子们增加了走出山区走向外面的底气。

    “我是彝族小阿妹,爱说彝族话,以后要唱着彝族歌,向外面的人展示我们的大刀舞。”精彩的舞蹈表演完后,学生罗淑婷自豪地说着,眼里闪烁着对彝族文化自信的光芒。

    除大刀舞外,彝族刺绣也走进了鸡街完小的课堂。鸡街完小聘请当地有名的绣娘在手工课上向学生教授彝族刺绣。鸡街是刺绣之乡,彝族刺绣手工艺品在整个滇西地区享有盛名,目前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在学校少年宫的彝族刺绣传习馆里,摆放着色泽鲜艳、绣花簇簇的彝族刺绣手提包,别致精巧的绣花鞋,以及学生自己绣的彝族刺绣作品。

    李映才一边展示学生作品,一边介绍:“民族文化也是生产力,一双绣花鞋可以卖到五六百元,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现在学校的大刀舞是从四年级开始学习,刺绣是从五年级开始学习。”

    记者了解到,鸡街乡党委政府一直注重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上课堂,让非遗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好根,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认同和传承责任意识,让别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云南网记者 博达 通讯员 张兰兰 摄影报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