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政务信息
  • 索引号: 15241579Q/2025-00005
  • 发布机构: 漾濞县发改局

“3·1”国际民防日 带您了解民防知识

  • 漾濞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8日
  • 来源: 漾濞县发改局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202531日是第53“国际民防日”,这些民防小知识您都了解多少呢?

一、民防的概念

民防是国际通用词,英文CivilDefence,是民事防护的简称,是指政府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空袭、抗灾救灾措施,实际救援行动,防范与减轻灾害危害的活动。它包括战争空袭的防护、自然灾害的防护和民间人为灾害的防护。其宗旨是保护平民居民不受危害,帮助平民居民克服敌对行动或灾害的直接影响,并提供平民居民生存所需条件的某些或全部人道主义任务。

二、国际民防日的由来

国际民防组织根据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九届会员大会决议,确定每年的31日为“国际民防日”。设立“国际民防日”是为了加强公众对国际民防组织任务的认识,即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1992年,我国加入国际民防组织,成为国际民防组织的成员国。

三、民防的意义

做好民防工作是抵御灾害、维护稳定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战略性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历来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快发展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大力提高政府和社会预防、应对灾害事故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强民防建设,持久深入地做好经常性民防工作,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和谐,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始终关注的大事,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四、人防的概念

人防是人民防空的简称,是政府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中袭击、消除后果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它同要地防空、野战防空共同组成国土防空体系,是现代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两个基本内涵:

一是和平时期为防备敌空袭的需要,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所采取的相关准备措施和行动,即进行人民防空建设;

二是战时为防御敌空袭的需要,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和行动,即开展人民防空袭斗争。

人民防空的使命任务是“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

五、防空警报种类

防空警报就是报知敌方空袭的信号。防空警报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

预先警报36秒,停24秒,反复3遍,长3分钟,有攻击预兆时发放,要求人员疏散。

空袭警报6秒,停6秒,反复15遍,长3分钟,在我方将受攻击时发放。

解除警报连续鸣响3分钟,在空袭暂时缓解时发放

六、听到空袭警报的正确反应

听到空袭警报时,应就近进入人防工程隐蔽,如情况紧急无法进入人防工程时,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

在室内:可在钢筋混凝土楼房的底层、走廊或底层楼梯下,或在跨度较小的卫生间、厨房等处藏身。以上条件不具备时,也可靠墙角的桌下、床下卧倒,要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

在公共场所:商店、影剧院、车站、码头的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分散隐蔽,不要慌张、拥挤、乱跑。可就近进入地下室、地铁车站或钢筋混凝土建筑底层等处隐蔽,不要在高压线、油库等危险处停留。

在空旷地:可就近选择低洼地、路边沟、土堆旁、大树下疏散隐蔽,迅速卧倒。(文字来源于网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